教师资格
手机APP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m.gd.zgjsks.com
2、扫描二维码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广东中公教师网 > 教师资格 > 备考资料 > 教育知识 >
来源:广东教师招聘网作者:张园 时间:2020-12-10 14:41:26
2020年教师考编制教育学知识点梳理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内涵: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学启示: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例子:1.儿童的思维发展从动作到表象再到抽象
2.儿童先会叫“爸爸”"妈妈",后分清什么是男“女”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内涵: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不同阶段,不同任务)
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例子:1.“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现象即违背了阶段性特点。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内涵: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同一方面不同速)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不同方面不同步)
教学启示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关键期”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的。
【实验内容】:劳伦兹让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的小鸭子不先看到母鸭了,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劳伦兹在小鸭子前面走着,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将劳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小鸭子 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种剌激或对象(母鸡、人或电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刺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它们以后再遇到这个刺激或和这个刺激类似的对象或刺激时,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但是,如果小鸭子在孵出蛋壳后时间较久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对象,它们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偏好或追随行为,这一现象被劳伦兹等称为“印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鸡、小鸟等辨认自己母亲和同类,都是通过这一过程实现的, 而且,这一现象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有所发现。一般说来,小鸡、小鸭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10~16个小时,而小狗的“母亲印刻"关键期发现在出生后的3~7周。超过这一时间,“印刻"现象就不再明显。(生物起源学说)
例子:1.同一方面不同速:身高在我们一生中有两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即刚出生的时期和青春期。
2.不同方面不同步: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的生理机能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但心理方面不太成熟。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内涵:机体的不同能力可以相互补偿的特性具体表现:
1.生理+生理:机体损失后,通过其他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例子:《倚天屠伦记》金毛狮王-眼瞎-听力好
2.生理+心理:身残志坚
例子:海伦凯勒、残奥会
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内涵:
1.群体:男女性别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2.个体: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例子:1.聪明早慧,大器晚成
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火眼金睛:
1.顺序性 VS 阶段性
顺序性强调的方向性,由 A 到 B,不可逆不可跨越。
阶段性强调的是 A 和 B 的不同,强调的是不可混淆,不可混为一谈。
2.不平衡性 VS 个别差异性
不平衡性指的是同一个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
个别差异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间的比较。
小试牛刀: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启示。A项循序渐进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学的启示。B项因材施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学的启示。C项教学相长属于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D项防微杜渐指的是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故此题选B。